醫學上的疝是指體內的器官或組織離開其正常的解剖部位,通過人體間隙、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。
通俗地說,像在肚皮上(腹股溝疝占全部疝的80-90%)有一個“窟窿”,小腸或其他組織借此鉆了進去,往往會成為突起的腫塊,有時還伴有疼痛。
疝是一種常見的人體疾病,多發于老年人與嬰幼兒,每年的新發病人數約在400萬左右,手術量超100萬例/年。腹股溝疝發病率大約在3.6%,60歲以上老人發病率則高達11.8%。
01疝的分類
腹外疝分腹股溝疝及腹壁疝,腹股溝疝占腹外疝85%-95%。
腹股溝疝包括直疝和斜疝,斜疝多于直疝,男性多于女性,男女比列約為15:1。
02疝的危害
疝是普外科*常見疾病之一,一旦發病不能自愈。以腹股溝疝為例,部分患者在疝氣早期不痛不癢,不少人認為不需要治療,或是認為保守治療即可痊愈。殊不知“小洞不補,大洞吃苦”,如若耽誤治療,有可能導致腸梗阻、腸穿孔、急性腹膜炎等險情,重則危及生命。
03疝的治療
手術是目前治愈疝的唯一方法。目前成人疝國際公認的手術方法是無張力疝修補技術,將醫療專用材料、人工生物材料作為補片,用以加強修補腹壁缺損區。
a.開放手術:部分患者可局部麻醉下進行,復發率低,疼痛小,一般只需住院1~2天。
b.腹腔鏡手術:微創切口小,需全身麻醉(心肺功能差者不宜進行),術中可同時探查雙側腹股溝疝及復發疝,恢復更快、復發率低。
術后指導:
疝氣手術后2-3周可恢復一般家庭活動,如散步、家務、輕量鍛煉等;4周后可進行日常體力勞動;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。若有咳嗽、便秘、小便困難等表現,要及時治療原發病。
04疝治療中的誤區
1. 疝氣可以不開刀
疝氣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腹壁組織有個“破洞”,當腹壓增高時,小腸等腹內器官或組織從“破洞”中突出,在體表形成一個包塊。好比是衣服上的破洞,必須用一塊布打個補丁一樣,任何疝氣都需要手術“打補丁”。特別注意,目前尚沒有可以治療疝的藥物,不要輕信偏方。
2. 硬化劑注射治療
盲目使用硬化劑注射往往會引起精索損傷,睪丸萎縮,嚴重的會引起腸梗阻、腸壞死,甚至危及生命。
3. 老年疝氣病人不適宜手術
隨著人口的老齡化,老年疝氣患者越來越多,但并不是說年齡大了就不宜手術。老年患者往往伴發多種慢性疾病,需詳細評估心肺臟器功能后,根據自身狀態盡早手術,避免發生嵌頓、絞窄后被迫急診手術而增加手術風險。
4. 全麻會讓孩子變傻?
患有疝氣的小兒超過1周歲建議手術。小兒疝氣需全麻,部分家長擔心麻醉影響,答案肯定是否定的,麻醉醫生不僅僅提供麻醉,還為手術保駕護航,手術結束,麻醉消退,體內不會有麻醉藥品殘留,患兒不會遺留影響。
05溫馨提示
1.早發現、早治療,手術是根本治療的唯一方法,不要延誤病情。
2.若出現腹痛、疝氣部位疼痛,要考慮疝氣嵌頓,立刻就診,否則有生命危險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