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疾病,等年紀大了再預防,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的!「骨質疏松」是要從年輕時開始預防的疾病,等年紀大了再防就晚了!
01骨量就像養老金,年輕時要多存
骨骼的健康主要看「骨量」,骨礦物質(鈣、磷等)和骨基質(骨膠原、蛋白質、無機鹽等是保證骨量的主要元素。
在30歲左右,骨量會達到一個高峰值。35歲之后,骨礦含量出現逐漸流失,骨量隨之減少,女性尤為顯著。所以骨量就像養老金,年輕時往里多存點,等年紀大了才夠用。
會不會得骨質疏松,主要取決于您骨量峰值的高低和后來骨量丟失的速度。
02誰偷走了我們的骨量?
日照時間不足
想要給人體補充鈣元素,還需要同時補充維生素D才可以達到效果,而陽光是維持維生素D的一大幫手,紫外線的照射才可以刺激到皮脂制造維生素D,因此對于中老年人跟臥床病人,室外的活動量比較少,日照時間不足,也就很自然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,也就會進一步導致骨質疏松。
營養不良
現在社會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,即便是中老年人也擔心心血管疾病,而且減肥已經成為現在時代的一個時尚,但是如果太過分限制飲食就會使得維生素D缺乏,就會進一步影響到鈣元素的吸收。
因此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補充鈣元素,否則會影響的骨質形成,而且也有一些人在飲食上只吃素不吃肉,導致身體缺乏優質蛋白質,使得骨骼有機質生成不足,也會導致骨質疏松出現。
運動量不夠
規律的負重型運動對于骨骼的強化有很大的作用,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體的體力也會下降,如果這個時候運動量也隨之減少,很容易導致骨質疏松出現,如果中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依然堅持體育鍛煉,那么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比不參加運動的老年人會降低很多。
某些疾病
存在腎病、肝病以及糖尿病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,也會更加容易患骨質疏松。
某些藥物
如果長時間服用類固醇、抗癌藥物,甚至是一些利尿劑、止痛藥,也會導致骨質疏松。
03 “健骨絕招”——如何儲備更多骨量
骨骼問題其實可防可治,只要“早預防、早檢測、早治療”,就能減少骨質疏松癥等疾病風險。
01足量的科學運動
對年輕人來說,足量的運動可以獲得更高的骨量儲備,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丟失速度過快。雖然老年人運動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,但可以減緩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。
建議,儲存骨本、減緩骨質流失,要從年輕時做起,40歲前要開始多運動。但是,并非所有的運動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無法改善骨密度的運動:騎腳踏車、游泳等。
有助增強骨密度的運動:荷重的有氧運動。
對于已有骨折風險的人,則應避免跳躍、脊椎前彎、搬運重物。
02補足維生素D:骨骼“加油站”
它能促進腸道鈣吸收,減少腎臟鈣排泄,就像加油站一樣,源源不斷地把鈣補充到骨骼中去。
人體中10%的維生素D是通過食物獲得的,推薦蛋黃、蘑菇、瘦肉、海產品、動物肝臟、堅果等。
人體90%的維生素D是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,通過自身皮膚合成的,它們可以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,從而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。
*佳時間:如果陽光比較強,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,因此曬太陽*好避開正午。選擇早上10點前、下午4點后的陽臺或空曠場所*佳。
*佳時長: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~30分鐘、夏季每天曬太陽5~10分鐘、冬季每天曬太陽30~60分鐘。
03從飲食補充鈣質
根據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鈣量:
成年人每日攝入鈣量要達到800毫克;
11~14歲、孕中期、50歲后每天攝入鈣量不低于1000毫克;
女性孕中期需保證每天攝入鈣量為1000~1200毫克、哺乳期1200~1500毫克;
所有人群每天的鈣攝入量都不超過2000毫克。
飲食禁忌
不要吃得太咸。高鹽飲食是患骨質疏松的因素之一,人體內的鈣是通過與鈉相伴從尿中排出的,吃鹽多,尿鈉就排出多,同時尿鈣排出量也會增加,身體內的鈣丟失也隨之增多。
忌酒。過量飲酒會使肝功能受損,從而使維生素D的代謝受到影響,不利于骨骼的新陳代謝。
04 35歲開始注意補鈣
前面我們提到,35歲開始骨量開始流失。因此,我們從35歲就要開始注意補鈣,每日攝入鈣量為800~1200毫克(男性800毫克,女性1200毫克),另外飲食營養要均衡千萬別挑食。
我們知道,骨質疏松的發生是無聲無息的,等到出現癥狀時,常為時已晚。
所以建議45歲的女性和年過50歲的男性要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,有抽煙、嗜酒不良習慣的人群,檢測年紀要適當提前,做到早發現早控制。